需要是创新之母,需要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机遇。
我们将要讨论的这种作为创新机遇来源之一的需要是非常特别的一种:" 程序需要".它既不含糊,也不笼统,而是非常具体,无法绕开的。与意外事件或不协调一样,它也存在于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或一个服务领域的程序之中。有些基于程序的创新需要利用不协调,其他则利用人口统计数据。事实上,程序需要与其他创新来源不同,它并不始于环境中(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的某一件事,而是始于需要完成的某项工作。它是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状况为中心。它完善一个业已存在的程序,替换薄弱的环节,用新知识重新设计一个旧程序。有时它提供"欠缺的环节" ,以产生一个完整的程序。
在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中,组织中的每一人都知道这个需要的存在。但是,通常情况下,没有人对此做出反应。但是,一旦出现创新,它则马上被视为" 理所当然" 而接受,并很快成为" 标准"。
不协调和人口统计数据可以是产生程序需求的最普通的原因。但是还有另一个更困难、风险更大,但是在许多时候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所说的计划研究(与传统的纯科学研究区别开来)。出现了"薄弱环节" ,它可以被定义,而且看得见,感觉得到。但是若要满足这个程序需要,则必须引入大量新知识。
将一个程序从潜在状况转变成现实状况往往需要" 计划研究" (Program researh)。当然,需要本身必须能够被感受到,而且必须能够指出具体需要什么,然后才会产生新知识。
乍一听,计划性研究似乎是规模很大的研究。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它研究的是" 把人送上月球" 或发现抵抗小儿麻痹症的疫苗等项目。但是它最成功的应用是在非常具体的小项目上——越小而专越好。
基于程序需要的成功创新有五个基本要素:
但是,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机遇可以有系统地去寻找。事实上,这种机遇来源本身导致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但是,一旦找到了程序需要,它必须经过上述五个基本要素的检测,最后还要看它是否符合三个限制条件。我们了解所需要的是什么?有解决问题可利用的知识或它可以依靠现有的技术而解决吗?这个解决方案是否符合或者说是否违背了意向用户的习惯和价值观?